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。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精選懶人包

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,推薦林左裕寫的 不動產投資管理(七版) 和曾允君的 多用圖法典 保險法(3版)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。

另外網站台灣人壽也說明:台灣人壽為臺灣第一家壽險公司,以提供保戶全方位保險服務為出發點,推出人壽保險、傷害保險、健康保險及年金保險等商品,建構保戶健康、財富與保障的完整防護網。

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智勝 和學稔出版社所出版 。

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李毓嵐所指導 黃正宗的 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接收與重整(1945-1963) (2021),提出壽險公會考試關鍵因素是什麼,來自於保險史、金融史、戰後經濟史、戰後接收、金融管制。

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科技管理所 朱曉萍所指導 郭婕瑩的 探討兩岸會展產業發展概況與競爭優勢 (2020),提出因為有 會展產業、鑽石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壽險公會考試的解答。

最後網站壽險公會考試則補充:保险考试(中国寿险管理师)模拟试卷姓名:___年级:___学号: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、寿险公司培训评估常用的是柯氏四级 ...

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:

除了壽險公會考試,大家也想知道這些:

不動產投資管理(七版)

為了解決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作者林左裕 這樣論述:

  不動產真如其名,就只是不動的資產?每一個關鍵的市場動盪時刻,不動產都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。本書自2000年出版以來即獲學術界、業界及公部門好評,期間每每因應重大經濟情勢與政策更動而進行改版。內容豐富,從不動產基本的概念、財務的基礎及風險管理,至投資評估分析的工具、與金融市場的關係及受政策的影響、估價與房貸分析、以及證券化與相關的衍生性商品等,均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。這兩年,時局進展之速,讓人猝不及防,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(QE)推升了資產價格,疫情更改變了每個產業的樣態,房地產業有了怎樣不同的發展呢?本書第七版除了原本完整的不動產知識養成外,更針對臺灣各項稅制變革(如房地合一

稅及實價登錄2.0等)以及實務操作(如預售屋與選擇權分析、商圈求生等)提供精闢的分析。或許你只想要有一個自己的窩,也或許你是想投資置產,又或者你是想投考相關證照,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基本概念、分析工具與最新時事,都能讓你做出即時且正確的決策。

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接收與重整(1945-1963)

為了解決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作者黃正宗 這樣論述:

現代商業保險制度於19世紀中葉開港通商後引進臺灣,經日治時期長足發展,無論在業務規模或制度層面皆已奠定相當基礎。戰後,隨政權移轉,臺灣保險市場經歷制度轉換的過程,在1963年完成新體制的確立。本文廣泛蒐集多元史料,從(1)業務發展、(2)監理制度、(3)組織、資本及人事、(4)資金運用等四個觀察視角出發,儘可能重構臺灣保險市場在此「制度轉換期」的樣貌,除說明制度如何轉換外,也嘗試分析轉換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影響,並歸納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特徵,及保險業之於金融體系與總體經濟體系的關係。業務發展方面,產、壽險業的分歧是這段時間最明顯的特徵,戰前業務規模遠大於產險的壽險嚴重萎縮,並處於長期停滯,產險

業則伴隨總體經濟復甦與成長,在1958年便已接近戰前高峰。這背後是產、壽險契約性質差異、是否承擔政策責任,及市場競爭與否等多重因素產生的結果。組織、資本與人事方面,有四點值得注意。首先,市場形態由戰前的「民營且競爭」轉變1960年以前的「公營且寡占」;其次,保險業「分支機構」為主的組織型態在1950年後全數轉為「總公司」;其三,1960年保險市場開放除了讓市場型態重回民營且競爭外,也是戰後本國民間資本涉及全國性金融的開端;其四,戰後臺灣保險人才可歸納為外省籍、日治經驗、新生代三批,日治經驗的發展情況相對較差。監理制度方面,戰後保險法制體現「內地延長的再延長」路徑,由於中國保險法制本身的問題,這

次「再延長」呈現法律現代性及完備性的倒退,1963年《保險法》修正施行除改善上述問題外,也完成史上第一次「保險法制臺灣化」。資金運用方面,戰後保險業資金運用規模極小,未能充分發揮「重新分配資本」功能,要到1960年保險市場開放後才有顯著成長,但較之戰前,資金運用比率仍較低,法令限制及不成熟的資本市場,是形成上述特徵的主要原因。就保險業在戰後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而言,產險業大致與整體經濟相輔相成、共同發展,壽險業在保險市場開放前則顯得乏善可陳,尤其是無法有效發揮提供長期資金的產業特性與優勢,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助力有限。此外,本文也以保險市場為例,就延續與斷裂、穩定或發展,及產業史研究之重要

性等議題略紓淺見。

多用圖法典 保險法(3版)

為了解決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作者曾允君 這樣論述:

  本書以簡明生動的圖表,逐條闡釋保險法條中的觀念重點   包含:   Basic:立法沿革、現行條文、條號、簡旨、修正前條文、修法理由   Advanced:條文解說、名詞解釋、要件分析、相關爭點、裁判函釋   ※解說:重要條文都有作者深入淺出的解說與提點,讓冰冷僵化的法條文字變成活生生可理解的內容,讓讀者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  ※名詞解釋:條文每個字都認識,合起來卻看不懂什麼意思?簡明扼要的名詞解釋,掌握關鍵定義,大幅降低閱讀障礙!   ※要件分析:透過大量的「心智圖」、「流程圖」、「樹狀圖」將爭點、流程、概念、立法評析等內容一一圖表化。利用圖形記憶法幫助

讀者建構深刻化、體系化、快速化的記憶模式。   ※實務見解:精選重要實務見解,並貼心標示重點字句,帶領讀者透過具體事例思考抽象的概念,進而加深對法條的理解與運用。  

探討兩岸會展產業發展概況與競爭優勢

為了解決壽險公會考試的問題,作者郭婕瑩 這樣論述:

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與國際緊密合作的發展趨勢下,會展產業成為各國政府、產業、學術與研發單位多方訊息交流、新興科技與技術分享、新產品與服務展示的重要平台,不僅作為產業層面的關鍵角色,對於國家而言,亦是宣傳正面形象、提升國家能見度與競爭力之重要媒介。根據統計報告指出,近年會展產業市場出現由歐美地區逐漸轉移至亞太地區的發展趨勢,在舉辦次數、興建展覽館規模、展覽銷售面積等指標上,亞太地區均呈現顯著成長,其中又以中國為主要成長國家。基於兩岸之地理位置相近、產業互動頻繁、文化背景相似,以及政治關係互動密切等因素,面對日益壯大之競爭對手,本研究擬針對兩岸會展產業進行深入探討,以文獻分析法蒐集兩岸會展產業發展脈

絡與現況,輔以鑽石模型作為本研究理論基礎,逐一梳理兩岸會展產業競爭優勢,最後透過深度訪談法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分享實務經驗與觀點,深入瞭解產業現況及困境,充實研究的不同視角與內涵,作為日後產官學研之參考依據。研究發現,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條件、豐富的天然資源、宏偉現代化的硬體設備、充沛的政府資金、背後支持的產業規模,以及關鍵重要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。面對鄰近的會展大國,以及因應疫情而加速虛實整合的趨勢,本研究認為應打破過去僵化的框架與思維,以策略性、前瞻性的視野逐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,改善產業經營困境,遂提出「政府角色與思維」、「企業彈性與轉型」,以及「專業人才培訓」面向之未來發展建議,提早佈局以強

化會展產業競爭優勢。